科技与人文教育共舞,艺术与体育特色齐飞


  ——十八中推进体育、艺术和科技“2+2”项目汇报

  重庆十八中积极响应市教委号召,整合课程资源,抓实项目推进,创新实施平台,大力开展“2+2”项目活动,全面育人立足全面发展,全程育人追踪能力提升,全员育人实现共同参与,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加快软硬建设,保障项目常态化

  我校现有班级109个,学生总数6000余人,一校两区共计350余亩的开阔校园完全能够满足“2+2”项目推进工作的需要。以科技教育为例。两个校区专用科技制作室超过300㎡,科普展厅面积同样超过300㎡。可供科普讲座用的多媒体报告厅三个,一共可容纳2000人以上。学校在设施设备方面大力投入,仅天象馆一项就投入170多万,现有工具和设备配备总价值超过500万元。不仅如此,学校每年都在更新设施设备方面“开绿灯”,实现了快速“更新换代”。在氛围营造方面,观音桥校区常年利用LED屏、展板、科普走廊、科普墙、教室科普角等载体进行科普宣传,在“2+2”活动过程中开放课堂,在科技活动节期间布置校园宣传画、作品展示台进行科技活动展示。硬件建设看得见摸得着,更有软件建设作辅助。为强化艺体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体卫艺处,将其独立于学生处之外。截至今年,我校有专兼职科技辅导员69名,艺体教师36人。软硬件的强力建设,保障了项目实施的常态化。

  二、整合课程资源,实现活动系统化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2+2”项目关联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厚的课程资源,整合是为了优化,优化是为了提升——校本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助餐”,班级特色课程提供集体展示的大舞台,社团活动凝聚共同兴趣爱好的“发烧友”,校园科技节、体育节使各类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活动的系统化为项目迈入课程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实项目推进,提炼成果特色化

  将项目明确化,分类推进,量质并举,最后提炼特色化的成果。我们的理念是: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40余个社团活动健身强心,多层面的自主管理育人育己,70余门校本课程提升素养,全面铺开的科技教育启迪创新。

  (一)艺术之翅张扬

  我校将艺术教育作为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器乐、声乐、舞蹈、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以及每年定期开展的体育艺术节、舞蹈大赛、校园好声音大赛、器乐大赛、书画摄影作品展等形式,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开拓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生艺术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每一年参与到体育艺术节活动中的师生高达15000余人次,成为校园中最美的风景线。

  经过多年的坚持,十八中学学生在艺术类高考、国家级和市区级艺术类竞赛中均取得好成绩。我校考入清华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艺术类高校的学生多达上百人,从2006年至今,我校考入清华美术学院的学生有4人。我校管乐团目前有学生60余人,在余继林老师的带领下多次荣获市级展演一、二等奖。我校舞蹈队2013年参加区艺术节展演,获得舞蹈比赛第一名。每年还有多名学生参加各类书画摄影大赛、才艺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

  (二)体育之臂延展

  学校认真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开展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课,利用冬季长跑、晨跑等形式提高学生体质,我校每年上期举行体育艺术节,内容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象棋、围棋、运动宝贝、趣味体育活动、冬季长跑等项目,下期主要进行年级或班级小型竞赛等形式开展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每一年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多达到50000余人次。通过指导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和开展社团活动,做到人人有至少一项体育爱好,班班有班队、年级有级队、学校有校队,形成了校园金字塔式的运动队伍建设。目前我校重点运动队伍有游泳队、田径队、男子足球队、女子篮球队。

  这几支队伍常年坚持训练,并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校游泳队在2013年、2014年参加全国铁人三项比赛进校园活动中均荣获团体比赛第一名,周韭粟获个人第一名。田径教练黄灵指导的学生李成俊、辜雄均达到国家一级。男子足球队和女子篮球队虽组队不久,但均在区内领先。我校还有由社团组织的高初中男子篮球队、健美操队、啦啦操队等,这些队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区内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科技之心翱翔

  宣传是引导,活动是载体,学校通过科普工作、科技教育培养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

  1、精彩纷呈的校园科技节

  学校每年开设一次全校性的科技节活动。如在2013年第四届科技活动中,全校60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竞赛和科技体验活动。活动包括科技发明、空模比赛等10多个项目,涉及自然、生活,交通、环保等多方面。区政协、区教委、区科委、区科协等领导应邀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有活动方案、有活动照片和简报。

  2、常年开设科普兴趣活动

  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学生参加科普活动的兴趣高涨。学校每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区、市级各项大赛,大赛更加促进了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参加高校科学营、科普征文活动、投石车对抗赛、模型制作、电脑绘画、网页制作、机器人竞赛、“2+2”展示……活动丰富多彩,热闹异常。我们还和高校“联姻”——2011年11月24日,重庆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与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向我校师生开放;2012年2月,同学们赴西南大学参观了世界前沿科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3、科普参观和讲座不可或缺

  我们在每年秋期第一个月内安排新生年级参观重庆市科技馆、三峡博物馆、长安汽车生产车间等地方,增广了学生见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每一年安排一次大型科普讲座,2012年10月,我们邀请了重师知名教授李月臣为我校师生作《第三只眼看世界——遥感知识漫谈》的专题讲座。

  目前,本项目科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2011年,在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市一等奖一名、全国二等奖一名。学生邓睿凡获2011年度科技创新市长奖。在江北区模型大赛中,学校获“大白鲨”遥控快艇竞速赛中学团体一等奖和综合团体一等奖。2012年市机器人足球比赛,我校足球队获得市高中组第二名。2012年,学生周元、朱云江荣获区长奖,学校获得科技培育奖。2013年,组织学生参加中科院重庆市机器人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光荣称号。学校还将在新校区建立科技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

  四、创新成长平台,润育人才个性化

  在设施本项目的过程中,我们有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专兼并行深化师资建设

  “2+2”项目辅导教师由艺术、体育、科技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组成,有的是专职教师,有的是兼职教师,专兼并行,深化了师资队伍建设,部门联动、全员育人形成合力。安排辅导教师不定期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强化了指导的实效性。

  (二)点面结合培养个性人才

  学生全面参与活动,全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程育人追踪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在全面育人的氛围中关注拔尖人才的培养。因“校”制宜,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培养。

  (三)行政推进搭建实施平台

  学校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的规划、方案及制度,将该项目工作年度计划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事实证明,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用行政手段推进“2+2”项目活动,方向得到科学化指导,活动得以序列化实施,效果得以渐进式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