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为“树本”,真抓实干求“砺新”


  ——重庆十八中2015——2016学年度深化课改工作小结

  重庆十八中遵循“树本砺新”的核心理念,践行“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的教育宗旨,以“四C”课程为载体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以“生本课堂”为抓手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本学年度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各部门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现将深化课改工作小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四C”课程建设情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本学年我校大力推进适合本校的个性化课程——即“四C课程”体系建设,全面丰富课程内容。

  1.“树本课程”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方面。着力对国家课程进行整合,探索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评价,分步达标。其中“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项目顺利推进,文学与文论选读、现代戏剧表演和诗意书写三门课程编写及校本选修、相关社团组建工作顺利。

  2.“砺新课程”即校本课程精品化方面。本学年开设“中学生心理健康”“几何画板与数学学习”等校本选修课程近30门。

  3.“海纳课程”即社团活动课程化方面。学校常年开设30余个社团供学生选择,包括汉服社、DIY(手工作品)社、音乐社、书法社、绿色环保社、街舞社等。社团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平台逐渐丰富、完善。

  4.“百川课程”即人才培养多元化方面。本学年学校引进博士生2名,成立了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实施雏鹰计划,与知名大学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全方位落实学科竞赛辅导、大学先修课程学习、学科夏令营、学科特长生培养。

  (二)“合格课堂”推进情况

  贯彻区教委深化课程改革合格课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重庆十八中生本课堂实施方案”和“重庆十八中课改合格课建设工作方案”,我们着力探索“四C课程”实施途径,致力于“共性+个性”课堂的打造。通过以下特色活动推进新课程“合格课堂”的提质升格:

  1.打造常态化的生本课堂

  本学年,多数教师结合学校“共性课堂”的“五学”环节,落实了区教委文件中合格课“五要素”要求:情景预学——明确的、能监测达成度的学习目标;尝试汇学——不少于20分钟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合作导学——明确的学习策略指导;反馈创学——不少于5分钟的教学反馈环节;和谐进学——民主平等积极互赖的师生关系。多数教师的课堂呈现生机与活力,体现了课改理念,将学习时间还给了学生。优秀教师则注重打造“个性课堂”——在“共性”生本课堂的基础上,施展教师个人才华,打造富于“自主、开放、活跃、卓越”特质的“个性化课堂”,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本学年度以“生本”为特征的新课程合格课堂过关率约98%。

  2.“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成果突出

  活动的开展,促使每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使每课教学内容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为广大教师使用数字资源开展日常教学提供引领和示范,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提升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截止9月,我校教师共晒课1200多节,其中优课80多节。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晒课任务。

  3.第二届“青蓝杯”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成绩喜人

  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努力打造我校的“师资品牌”,结合《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新课程改革三年实施计划》的贯彻实施,我校于2016年5月4日举行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这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赛课时间为2016年5月4日全天及5月5日上午半天。参赛对象为近两年以来新入职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共有语文、数学、英语等10门学科的21名教师参加了比赛。比赛分为文科组、理科组和体艺组三个组别进行,分别设置了一、二、三等奖。赛课前,教师们根据学校新课改的要求钻研教材,互帮互助,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师生共同对话,形成了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活泼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听课后,各评委小组对每个参赛选手进行了现场点评。经过激烈地角逐,聂小宁、李娅、张汝彬、谭涛、陈大洋等5人分别获得各组一等奖。此次比赛,全校教师200多人次参加了现场观摩听课学习,达到了展示新课改教育理念、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

  4.开展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助推教师成长

  年轻教师的成长,要靠老教师帮助,在教育教学方面用经验来辅导,同时,青年教师的知识新、观念新、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快,又给老年教师促进。基于以上认识,本着“1369”的培养目标——1年入门,3年合格,6年成骨干,9年变名师,学校长期坚持师徒结对,2016年9月20日我校又有34名青年教师与34名师傅结对,这项制度的实施,使许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5.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江北区微课比赛

  为顺应新课改的趋势,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不断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给教师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才能展示的平台,教务处组织全校老师积极参加江北区组织的微课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若干,在区内各学校中遥遥领先。

  二、工作亮点

  (一)课改组织机构完善,分工明确工作高效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罗丞为组长,以教学副校长李勇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教科处负责课改的策划与监测、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工作,教务处负责合格课堂打造、课改落实、考试研究等工作,学生处负责综合测评、学生活动组织,学校其余部门配合实施,各年级全体教师积极参与。

  (二)课程体系日趋完善

  四大课程取名来自我校“树本砺新”的核心理念和“海纳百川,德建名齐”的校训,呈现系统化、生活化、本土化、实践性等特点。树本课程、砺新课程、海纳课程、百川课程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无高低之分,有层次之别。优秀校本课程脱颖而出,其中“法律与生活”“美丽山城的创意表现”成为2016年重庆市第二批精品选修课程。百川课程取得效果,高2016级有6名同学获得自主考试加分。第四期雏鹰计划学员顺利结业,两名同学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学员。

  (三)生本课堂合格有实效

  首先,学校按惯例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明确规定了听、评课要求。其次开展了高质量的教学比赛活动。包括相关层面的教师基本功比赛、教案比赛、说课比赛、优质课比赛、课件比赛、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报告比赛、论文比赛等。同时,开展全员参与的生本课堂合格课、优质课大赛。如此,为参赛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又达到了评选先进、树立典型,以赛促教,为全校教师提供交流学习机会的目的。

  (四)校本教研助力深化课程改革

  欲建高楼,须有大师;欲搞好课改,须靠校本教研。

  (1)发挥了教研组、备课组功能作用

  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落实“五定目标”,即:定时间(每周一次、一次至少2小时),定地点(固定地点),定人员(教研组或备课组全体成员),定内容(包括上周教学情况回顾、新课探讨、阶段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策略、研究课探讨、典型课例会诊、试题剖析、考试分析等),定程序(一人主备并作中心发言、集体研讨)。同时,本学年继续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新教师汇报课、名师示范课、研究课活动。

  (2)强化了“领头羊”工程

  学校制定并即将实施“学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首席教师评选管理实施方案”,切实强化教师队伍领头羊工程建设。在新课程合格课推进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年轻新秀的作用,积极鼓励、要求骨干教师带头执教组内或全校展示课、示范课、交流课,开展评课研讨活动。同时,每位教师学年内完成了设计、执教一堂彰显“砺新生本课堂”特点的校内交流课。

  (3)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

  ①有序组织了校内通识培训。根据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阶段性和长期性需要实际,我们邀请了陈定凡等市内外知名专家莅临我校开设论坛,系统组织关于课堂教学理论及方法等内容的专题培训,介绍国内外教学发展和变革的最新动态,介绍先进经验。

  ②充分利用校内优秀教师资源。坚持外请专家培训与校内优秀教师讲座培训有机结合思路,开展了“砺新生本课堂”专题讲座8次,推进、完善、丰富了“十八中学教师大讲堂”“砺新微讲坛”活动。

  ③拓宽了教师培训渠道。进一步明确了“走出去+请进来”的要义。设法开展了我校和南开、一中、巴蜀等市内外名校间教学联谊活动,加强了校际交流;充分利用“国培”“市培”“区培”机会,有序组织外派培训;继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中国名校行”行动,本学年斥资40余万元组织160余名教师到清华大学、北师大、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和广州等地参观考察、学习进修。

  (五)育人特色亮点纷呈

  走班选课深入人心。在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设置了班级特色活动课程,在初中各年级设置了“三自三生”精品选修课程,在高一年级设置了校本选修课程(选修II),在高二年级下期设置了国家选修课程(选修IA、IB)专题,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自助餐”。高中各年级均实现全年级走班选课。

  海量阅读行在路上。学校本学年购进图书30万册,最大限度地创设读书空间,把阅读室建在年级,由学生自主管理,方便学生阅读。把阅读排上课表,常态开展了师生“海量阅读”,两学期都有读书推介会、征文、演讲、论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

  艺体活动如火如荼。行课期间,坚持艺体自主训练,定期召开了“钟声”体育运动会,每天坚持集体晨练半小时。2015年初中男子铁人三项获全国团体冠军,初中男足获得了重庆市第四名、高中女篮获得了重庆市第八名,区中学生篮球比赛囊括了全部冠军。2015年,学生管乐团获得了重庆市一等奖,2016年6月,我校任荟宇、黄雪、张晓婷三名同学顺利考入清华美院学习。

  自主管理提升能力。各种自主管理活动,使学生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他们具备了现代人格,形成世界公民的意识,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求真务实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增强了团队意识。

  社会实践明确责任。我们与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少管所、铁山坪街道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使其提供学生参观学习和实践场所;深入社区,为老年公寓、福利院提供服务和帮助;深入工厂、企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明确了肩上的社会责任,更加认同自己的祖国。

  三、存在问题

  改革永远在路上,必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一)如何架设核心素养与课程建设的最佳途径?

  核心素养是个热词,它所要求培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如何与课程建设实现完美对接,这是问题。

  (二)课程体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在缺少专家指导的情况下,如何深入?

  聘请专家虽然可以,但专家们来校的时间有限,加之其理念不一定能落地生根。我们急切需要真专家、接地气的专家指导。

  (三)在绩效工资背景下,如何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这也是一个深深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

  四、下阶段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加快课程建设的步伐

  课程体系日趋完善,但如何进一步细化还需下大功夫。树本课程方面,要研究全面选课走班的操作策略和流程,尽早实验,形成系统。砺新和海纳课程要紧密结合,利用申报市级精品选修课程的契机,争取申报成功多门课程,为下一阶段申报特色社团积累经验。百川课程,要研究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研究培养路径,落实培训课程和师资。

  (二)实现生本课堂的突破

  打造“砺新生本课堂”实为系统工程,在需要教师思维转轨、深入研究、敬业投入、课堂行为变化的同时,亦需对学生全面塑造,如此,方能促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自觉。不能固囿于课堂而打造课堂,从整体系统推进角度,宜多元并举、当下注重并长期培养兼重打造学生。应严格年级、班级管理,科学强化学生系统化德育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各方面严格要求之自觉习惯,营造学生自主自觉主体氛围,积极构建有序并充满活力的学生成长、生本课堂建设环境。

  (三)建立高效教学反思机制

  学理论,修内功,提升“砺新生本课堂”打造认知水平。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学习一本相关的教育教学论著,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写一篇较有新意和深度的教后心得、典型经验介绍或教学反思报告。学校每学期要对全体教师写作的教学反思心得、典型经验文章进行一次检查并于每年的6月、12月进行展评,优秀者在组内或全校交流,并于适当时候集结成册。除了教师的个人反思,还将加强教研组内的、学校层面的互助互动式反思,通过多层面的交流升华,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四)开展实效性微型课题研究

  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市、区级科研课题的同时,大力倡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生成校本微型课题,进行以解决我校教育教学现实问题为基本目的的微型课题研究,注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课题研究实效性。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有自己关注的“砺新生本课堂”专项研究内容,并把其同步跟进研究情况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考核项目。

  重庆十八中

  2016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