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校本教研建设,落实六大抓手效能


  重庆十八中教科信息处

  重庆十八中积极推进校本教研特色化建设,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程建设和课堂打造为重要突破口,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更新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校持续跨越发展。

  一、狠抓课程建设,不断丰富课程体系

  重庆十八中深化课程改革是围绕“4C”课程(C为英文课程(Curriculum)的首字母)展开的:以分层分类为教学特色的“树本课程”;以精品选修为校本代表的“砺新课程”;以兴趣特长为培养目标的“海纳课程”;以培养拔尖人才为多元途径的“百川课程”。其目的是是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社团活动课程化,人才培养多元化。积累经验,开展新高考背景下的选课走班探索实践。

  本着“全面行动,分步推进,突出重点”的课改原则,凸显前瞻性、实践性、创新性特点,适应学生“全面、选择、个性化”发展需求,主要围绕“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几个维度深化实施。

  二、狠抓课堂建构,探索生本课堂规律

  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终极目标在于优质高效课堂的打造。以推进新课程为契机,特别致力于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为了加深认识,教科处多次根据学校安排,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远赴北京、山东、江苏、上海等地方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努力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形成个性化的高效课堂建构,推进卓越课堂的建设。

  (一)探索生本课堂建模

  深化课程改革,必须强调以学生为本质,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生本课堂。我校的生本课堂提倡“六环五学”的教学模式。

  以上课环节为例,有“五学”环节:

  1.情境导学(激发兴趣,完成导学案,检查完成情况)5分钟

  2.尝试汇学(学生尝试理解、解决问题,展示)10分钟

  3.合作共学(学生互帮互助,共同理解和进步)10分钟

  4.点拨激学(精讲点拨,开拓思路)5分钟

  5.达标创学(检查达标情况,创生新的问题)10分钟

  (二)举办各类课堂大赛

  从八九十年代的“青苹果大赛”,到前几年的“新课程合格课大赛”,再到现在的“生本课堂大赛”,“翻转课堂大赛”等,我们以竞赛促变革,以竞赛促成长,以竞赛促发展。

  比如合格课的竞赛,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教师们深感受益匪浅,他们勇于拼搏的干劲再一次被唤起,以快成固定模式的思维再一次被激活。他们深深感知到:新课改的“新”是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目标来指导高中教学,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来指引每一位教师。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更加努力地思考探究新课程的理念和实践。用新的理念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狠抓队伍培训,促进专业水平提升

  学校一贯注重教师培训工作,每年安排数十万元专用师培经费,开设知名教师和专家学者讲座,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派教师赴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进修、讲学、考察,参加一些较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更新学历结构,调整年龄布局,优化职称分段,加强教师梯级规划等手段,改变教师队伍结构。我们实施“梯级开发”,以激发活力,集约智慧,积淀底蕴。主要狠抓三个层面的建设:成长新教师,打造骨干教师,催生区域名师。突出“四重”:(1)课堂管理重落实。将“推门听课”纳入有关人员业绩考核。将学期末整个备课组的考试成绩进行“纵比”和“横比”,以此作为集体备课的质量考核依据。(2)青蓝过程重实效。继续落实“八个一”,将青年教师的教学业绩与指导教师的业绩挂钩。(3)名师工程重辐射。名师工程重“量”更重“质”,对发挥巨大影响力的名师进行重奖,各方面均予以重点倾斜。

  四、狠抓行动研究,积淀校本资源案例

  以教育叙事、教育案列、教学反思和课堂大赛等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反思征文大赛,评级计奖。落实“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强化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组内研讨课小比赛;高度重视备课组的群能作用,将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结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进行系列研修活动。所有资料经过整理提炼,进入校本资源库保存。

  五、狠抓课题引领,发挥科研落地实效

  基于新课程实施后,学校实行教学班(即“走班”)与行政班并存的班级管理模式,所有选修课均进行全年级走班教学的现实,为探索一种全新的学习组织方式,立足于高一和高二年级选修课程方面的实践,我们提出了“选修课程走班教学管理研究”课题,该课题被列为重庆市教科院“十二五”重点课题。基于新教师成长缓慢,骨干教师指导乏力的情况,我们申报了“新入职教师有效介入培养研究”市级规划课题。课题的深入研究,培养了一大批爱钻研、肯实践、能力强的合格科研教师,同时促进了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使得科研与现实实现融合,真正落地发挥实效。

  六、狠抓云端共享,扩大校本教研影响

  教学与信息化的整合,带来了非常规革命,我们非常注重“云端”的共享作用。利用云资源,我们和江北区望江中学、五宝镇中,开县百里中学、开县后河初中等兄弟学校结“对子”,采取校本教研资源云共享、教学互动、软硬件帮扶等方式,实现教育均衡化、信息化发展。

  华龙网、重庆时报和重庆商报的记者连续采访我校以校为本教研探索的情况,这些报道引来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此外,包括深圳、广西、安徽、北京等全国各地的同行来校参观访问,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