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尚荣,系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
《中国教育报》2016年2月24日第10版
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其中,课程开发显得尤为活跃。实践生动地表明,课程开发首先开发了校长、教师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开发性。我们为此而欣喜。
任何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都要回顾、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利再战。课程开发同样如此,经过审视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课程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开发的规范性不够强,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开发的规范性不强以至缺失,必然带来课程开发的随意,以至开发的盲目,这必然会影响课程的质量和水平,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程开发的规范性不强,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缺少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学校课程体系比较乱。所有课程进入学校以后便获得了一个重要身份: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也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站在学校课程的角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亦是一种课程开发的过程,而一些学校对学校课程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误以为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课程,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成为课程开发的兴奋点,忽略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严格地说,这样的课程体系是不规范不合理的,科学性是不强的,很容易造成课程的倚重倚轻,造成学校课程的混乱,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不利的。
其二,没有认真按照课程的宗旨和课程元素去开发课程,所开发的课程,不具备课程的意义。这一问题集中表现在校本课程开发上。一些地方和学校把校本课程开发的宗旨定位于形成学校特色和品牌,学校的特色和品牌遮蔽了学生,于是,学生从主体地位上退下来,坐在“次席”上,甚至缺席了。这样的目的显然是有大问题的。此外,校本课程开发固然可以从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始,但兴趣小组活动如果不按照课程元素去改造和优化,尽管冠之以“课程”二字,都不能称之为课程。是否成为课程,不在于其名,而在其内涵与意义。同时,校本课程没有按照开发的程序进行,缺少必要的论证和审议。总之,从总体上看,校本课程开发是比较随意的。
其三,拓展性课程开发的重点不够准确。拓展性课程是与基础性课程相对应的概念,它是对基础性课程的适当拓展,但这决不意味着它就是为基础性课程服务的。一些地方和学校把拓展性课程定位于应试科目的拓展,追求知识的加宽、难度的求深、要求的拔高,而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拓展性课程开发缺少纲要或方案,缺少准确定位和开发规范,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其四,在开发的认识上也亟待调整和提高。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发课程存在以下误区:一是认为课程开发得越多越好。盲目追求数量,甚至还存在攀比现象,“以多求胜”的心理比较突出。二是认为课程名称越新越好,猎奇的心理比较突出。三是认为课程越综合越好。综合固然是改革的走向,但决不是以综合代替一切,不是以综合否定学科课程,也决不是不分学段、不从学校实际出发地一味求“全”、求综合。综合更主要是理念和方式,而不只是课程形态。四是认为课程开发越往“下”越好。既然有了校本课程,就应有班本课程;既然有了班本课程,就应有师本课程,而最终应有生本课程。我并不反对班本课程、教师课程,问题是这些课程概念的逻辑关系没搞清楚,相互交叉、重复,应该梳理好。我也十分赞成自下而上的开发路线,但“下”是为了什么,“下”到何处,怎么“下”,这些问题没有搞清楚就进行课程开发,问题难免发生。
规范,是课程应有的品质。规范,主要指课程及其开发的规定性。遵循规定性,突显规定性,才符合课程的规范性,课程才会获得课程的意义,才能称其为课程。因此,规范是课程开发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的应有品质。课程的规定性,主要指课程的基本元素和课程开发的程序。课程的基本元素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课时安排、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强调这些元素,倒不是在概念上、形式上兜圈子,而是强调具备了这些元素,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好比一部机器,具备了所有的零部件,才能称之为机器一样。零部件缺失了,这部机器当然是残缺的,有时是不能称其为机器的。而如何组装这部“机器”,就是课程开发的程序和技术。程序和技术,在课程论中已有不少论述,我以为特别重要的是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论证等环节应鼓励教师深度参与,参与度越高,参与的深度越深,课程开发越能形成共识,越能集大成智慧,越能培训教师,提升课程能力。
为了增强课程开发的规范性,提高课程的品质,我以为应该坚持“回到”的理念,即回到课程的“跑道”上去。课程即跑道,这一理论或理念至今都没有落后。长期以来,我们专注于“道”,而忽略了“跑”,如今,我们已重视了“跑”,即重视课程实施的过程,过程中的经历、探究、体验、感悟、发现,这是一个重要进步。与此同时,我们是不是又忽略了“道”呢?“道”,不只是指课程内容,也包括课程的目的性、计划性,包括必要的规则和制度。从某种角度说,重视“道”是重视课程的规则,重视课程的规范性。“跑”与“道”是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回到“跑道”,就是回到完整的课程意义上去,包括回到课程的规范性上去。对此,我们要坚信不疑,也要坚定不移。
课改深入到今天,我们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精神、科学态度。当下,尤其要重视科学理性。关注、研究、提高课程开发的规范性,提高课程品质,应是一种激情与理性的结合和统一。
官方微信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信息平台二维码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版权所有 1949-2008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300号
地址:(观音桥校区)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120号 400020 (铁山坪校区)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大道 400021
(御龙天峰校区)重庆市江北区三钢二路33号 400020
电话:023-67724703(咨询室)、023-67728942(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