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建设阅读研讨活动举行

3月20日,2019年重庆市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建设阅读研讨活动,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铁山坪校区举行。全市各校语文教学骨干、14个基地的教师代表,以及重庆市第十八中学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副校长李勇现场介绍情况 罗东 摄

重庆市教科院教研员钱金涛在开幕式中致辞 罗东 摄

一次活动研讨:分享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经验

开幕式中,重庆市教科院教研员钱金涛围绕“这个地方”、“这件事”、“这种态度”三句话发表了讲话。希望老师们抱着学术和绝不将就的态度教育教学。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副校长李勇表示,课程创新基地建设重在课程,关键在课堂。课程和课堂是互为促进的关系,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的建设,其立意和设计受到了学校“4C课程”的启发,形成了文史哲融通大语文课程资源模型和教学模型。

此外,语文学科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打造方面,对其他学科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无论是“4C课程”中的树本课程还是砺新课程都指向一个目标:建构融通视域的大语文课程资源体系,形成跨学科视域的语文思维系统,提升师生的人文化生命境界,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引领作用。

据了解,几年来,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文史哲融通视野下的大语文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推动了学校其他学科的发展和相应基地建设申报的速度。2016年,英语学科成功申报课程基地;2017年政治、化学学科积极申报创新基地。已成功申报“法律与生活”“几何画板与数学学习”等4门市级精品选修课程,2017年又有两门学科申报精品选修课程。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周娅君老师上课 罗东 摄

精彩课堂 罗东 摄

学生回答问题 罗东 摄

一次教学展示:将课程创新基地理念融入语文教学

上午,参与老师观摩了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教师谭勇执教的《过秦论》,以及巴蜀中学周娅君执教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示范课。

谭勇老师通过赏析文本、明晓史实、感情哲理三个层面,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查找与文章相关的历史资料拓宽课堂宽度、分享学习后的人生感悟等,将文史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的做法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认同。

周娅君老师将教学内容与以前所学知识相关联,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精彩展示也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下午,忠县中学、璧山中学的老师也分别上了一堂示范课。据悉,21日,重庆八中、重庆十一中以及丰都中学的老师也会带来一场精彩的示范课展示。

重庆十八中语文教研组长秦洪仕点评 罗东 摄

巴蜀中学蒲韬点评 罗东 摄

一场深度剖析:多维评价人文化生命境界

课堂展示后,执教老师进行了自我评价。此外,重庆市第十八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秦洪仕以及巴蜀中学的蒲韬对两堂课进行了点评。

在自我评价中,谭勇表示,文史哲融通理念对于中学生而言,看似难为,其实正契合了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文史哲融通旨在建构学生思维,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促使学生学会信息筛选和应用,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等核心素养。以《过秦论》为例,文乃字词句篇章的感性体悟,史为宏大叙事的文化场域,哲是形而上的本来思辨。通过信息媒介,完成史料的查阅初探;通过学情分析,落实字词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建构学生文史哲融通思维。

周娅君老师表示,本堂课最核心的一个点是,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尤其是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其次是注重课后习题,最大化发挥其教学价值。此外,还注重以前所学知识的关联。

蒲韬表示,两堂课各有特色,谭勇老师执教的课丰沛、融通、磅礴,与课程基地的目标很融合。周老师的课平静、舒缓、内敛,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复杂内容的有效概括的方法引导做得很到位。

重庆十八中语文教研组长秦洪仕从高中语文教学文史哲融通的重要性、实现高中语文文史哲融通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其中实现途径有课堂教学中贯穿文史哲融通理念,让课堂思想化智慧化;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文史哲融通,让作文思想化思辨化;在“海纳课程”中运用文史哲融通,让作文诗性化理性化;在百川课程中运用文史哲融通,让活动审美化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