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附中学习心得交流


  生物组—邓小容

  6月15至21日为期7天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之行虽已过去将近4个月之久,但在附中的校园参观、课堂观摩和讲座聆听,却让我回味无穷。在此我将这次学习过程中的所听、所见、所感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这次北师附中之行让我大开眼界的是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和选修课。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个课程在大学我也接触过,当时觉着是一门特别无聊的课程,工作之后很少听到有中学开设这门课程。这次到附中学习观摩了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后,不仅消除了我对这门课程的偏见,甚至让我生出了原来职业生涯规划课还可以这样上的感叹。教室里有自家书房那般温馨的阅读空间,也有如“百家讲坛”那般专业的讲坛,还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齐全设备。更让我诧异的是一堂只有二十多个学生的课程,竟有三个老师一起教学,一个负责与学生对话,一个负责课堂观摩总结,还有一个负责摄像。我们听的是本学期最后一堂生涯课,课程内容是学生以图片和不少于五分钟的阐述来描绘3年后的自己。每个学生在描述的时候都是那般落落大方,淡定从容,有着非常清晰的自我认知,对于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职业的规划让你感觉不到有半点儿应付的态度。这堂课让我想到了自己上高中那会儿和大多高中生一样,完全是浑浑噩噩地走过来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想成为怎样的自己?以及要成为这样的自己,我要做什么?如何行动?这些问题都不曾想过。正因如此,有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更高的自我追求,导致大好的高中时光被活生生浪费。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设迫在眉睫。或许有老师有疑虑——生涯教育会不会影响高考成绩呢?答案是否定的,且不说已有附中这样成功的案例。研究表明生涯发展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生涯自主性与能动性,能让学生从外在的考试压力动机转变为内在兴趣、意义动机;从升学成绩目标转变为人生价值目标;从老师家长安排学习内容转变为自主选择、自主安排;从一段一段割裂的被动人生转变为连续生长的主动人生;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怎会不好呢?

  可见,只有让学生经过深层次的生涯认知、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究,才能更好的自主规划,最后方能遇见最好的自己。我们应当在这方面多给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多多引导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

  接下来是选修课,附中的选修课有着专门设计的炫酷教室,课程种类比较多,且大都是实践型的课程,如电工、木工、机器人、3D打印、陶瓷等。选修课的时间特别充足,每周四下午都是选修课,80分钟一节,共两节。每节课上课的人数也大都在二十多个。学生都表现得特别主动。我们学校也开设了多门选修课,我也上过选修课。每门课程都有五六十人,学生太多根本不能落实指导。并且我们开设的课程看上去是实践型的,学生满怀期待选了,但最后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都上成了课堂理论课,学生上完一节课就丧失了兴趣,这样的选修课上起来自然痛苦。开设选修课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无从说起了。虽说学校设施设备有限确实是比较具体的问题。但是有些条件是可以利用的,比如理化生方面的选修课程,完全可以考虑在实验室进行,那效果肯定不一样。也可以考略逐个推进,先小范围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后,再扩大范围推广。

  作为新手老师,尽管附中的职业生涯课和选修课给了我很大冲击,但也远比不上进附中课堂观摩来得更实在。我听了特级教师林祖荣老师的课,之后还听了他作的报告,这让我在教学中的许多疑虑得到了解决,那就是在追求学生短暂的高分和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相矛盾时,绝对要选择后者。也让我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老师也好学生也罢定不要急于求成,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接受的规律。林老师的课堂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传统的教学,但更多的话不是用来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得出为什么。整堂课也没有专门的小组思考讨论,但整节课诸多有价值的问题绝对使教学目标上升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层次。他的课堂也没有给人感觉激情四射,甚至偶尔有点儿“冷场”,但正因为如此学生才有了充分的思考时间,思维才真正的跟着老师走了。这打破了我对一堂好课的认识,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将作相应的改进。

  再次,附中各门课程开设有声有色,学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学生的毕业去向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望尘莫及,其中最关键在于学校的理念,更得益于理念的成功落实。

  在附中你看不到过多的标语和口号,但随处可以看到蔡晓东校长的两真教育——做真教育,真做教育。这不仅仅是贴在墙上的口号,这一理念已经深入到全校老师的骨子里并且附中老师已将其化作了实际行动。在六天的培训过程中,两真教育理念几乎被每个上课老师都引用了。还有一些变形,如做真活动,真做活动。所有课程的设计都是围绕两真教育来进行。蔡晓东校长在讲座上也说到,要让从附中毕业的学生至少会1-2项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做中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确实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可我一直很好奇附中的这些理念到底是如何长到全校师生的心里去的呢?培训结束后我明白了,那首先得益于校长自身对理念的践行,校长亲自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如同学生跑步,打球等;再如校长借钱给学生在校园内开咖啡吧;还有将社会的捐助赠予学生,让学生用这笔钱筹划植树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家长资源,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其次就是每周一的校会活动校长的讲话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全校师生;最后我觉得就是全体老师对理念的认可,并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全校师生都想到一块儿了,做法都一样样落实了,这样的学校怎会办不好呢?对于教与教学理念的问题,蔡校长专门作了讲座交流,报告后罗校也谈了心得体会,那就是在教育这条路上要坚定理念,不彷徨,增强使命,在此将罗校的话送给大家。

  我还想补充一点,那就是附中的好成绩还得益于好学生。附中每天下午四点左右就放学了。像生物课的话要从高二开始,高二一年就要把所有内容上完。我一直很好奇这是怎么做到的。于是课后我问了问学生。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问:你们的课这么少内容怎么能上完呢?作业怎么处理呢?

  答:就是平时上课听老师讲内容就能上完。作业自己放学回家做,不会的问同学,或找老师答疑。但答疑人很多要排队,所以更多的是借助APP。

  问:你们到校后有没有统一缴手机?

  答:没有。很少有同学在上课的时候玩手机,我觉得上课是特别重要的。只会在课间偶尔用用。

  最后要走的一天,我去买北师附中的教材,闲时与教材管理员聊了起来。当然免不了要赞扬他们学校一番,她后来告诉我,其实并不是北京的学校都如此,最主要的还是他们学校招的学生特别好。这让我想到了罗校经常在大会上提到的招生的重要性,一所名校尚且如此,我们自不必多说了。

  最后在这里我代表生物组所有老师对学校提供给我们的这一次学习机会表示由衷的感谢。也感谢生物组老师们对我的信任与帮助!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

下一篇: 上一篇:华龙网采访稿——重庆18中罗丞